9月末至10月初,金融监管部门集中披露一批行政处罚信息,国有大行、全国性股份制银行、区域性银行及特色银行均有机构上榜。邮储银行、浙商银行、中信银行、中信百信银行等多家机构因信贷管理、合规经营、数据报送等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受到处罚,既彰显了监管层强化风险防控的决心,也暴露了金融机构在内控管理中的共性短板。 阅读量:15055
9月24日晚上,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其官方公众号上紧急发布提醒:目前没有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在香港发行。提醒说:社交媒体最近流传,全球首个与离岸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已经在香港发行。请留意,相关消息为假新闻! 阅读量:13715
当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在短短三天内对15家金融机构及相关责任人亮出红牌,这场跨越青海、河南、云南、江西四省的监管行动,已然超越了传统行政处罚的范畴。从国家开发银行省级分行的百万元重罚,到农商行基层信贷员的从业禁令,监管部门的处罚尺度和追责逻辑正在发生深刻转变,昭示着一场金融监管范式的革命性突破。
在金融服务日益多元化的今天,信用卡增值服务本应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利和福利的选择,然而浦发银行信用卡的 “超 6 积分” 权益却陷入了诱导、误导消费者 “被动消费” 的争议漩涡。这一现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,也对浦发银行的品牌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。
在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中,证券交易本应是公平、公正、公开的博弈场,然而,一些职业操纵团伙的存在却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,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。近期,随着最高检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力,一批操纵证券市场的职业操纵团伙被成功铲除,这一行动犹如一场及时雨,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在金融领域中,银行信贷业务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,如同经济血脉中的关键通道,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,推动经济的良性循环。然而,银行信贷腐败问题如同一颗毒瘤,悄然侵蚀着金融体系的健康,若不认真整治,必将带来无穷后患。
在金融体系的庞大版图中,信贷业务犹如血脉,支撑着经济的循环与发展。然而,当下信贷腐败却如毒瘤般侵蚀着金融的根基,治理信贷腐败,已成为金融体系一场迫在眉睫的自我革命。
随着 315 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临近,金融消费领域的投诉问题再次成为焦点。在金融市场日益繁荣的今天,金融服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断增加,与此同时,各种金融消费乱象也层出不穷,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公平秩序。
在资本市场的复杂生态中,会计师事务所作为重要的中介机构,本应是保障财务信息真实、维护市场秩序的坚固防线。然而,近年来,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,会计所的种种违规行为逐渐浮出水面,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,部分会计所已然沦为上市公司造假的主要违法帮凶。
此次西南证券、民生证券、中泰证券被监管警示,是对整个证券行业的一次有力提醒。合规经营是券商生存发展的基石,只有筑牢这一基石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格的监管环境中稳健前行,真正发挥资本市场中介机构的作用,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。
在金融行业的版图中,民营银行作为一股新兴力量,本应凭借创新与活力为市场注入新的生机。然而,上海华瑞银行近年来的种种表现,却为整个民营银行领域敲响了警钟。2025 年 2 月 8 日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的一张罚单,将华瑞银行的内控问题暴露无遗,也让民营银行的发展面临严峻考验。
在金融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,恶意催收、违规荐股、隐性收费等金融消费乱象却如附骨之疽,屡禁不止。2024 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 176.1886 万件,其中金融服务类别投诉量达 6778 件,同比增加 32.28%,保险服务类投诉也有 4300 件 。
在金融市场的版图中,村镇银行本应是服务地方经济、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。然而,近期一系列处罚信息却为村镇银行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。2025 年 2 月,多家村镇银行因各类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重罚,这不禁让人感叹,曾经困扰中小银行的违规轮回命运,正在村镇银行身上重演。
2025 年 2 月 5 日,中国证监会的一纸行政处罚决定书,犹如一颗重磅炸弹,在期货行业激起千层浪。证监会依法对和合期货有限公司开出责令改正、给予警告、罚款 610 万元,并吊销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严厉处罚,这无疑是对和合期货开出的 “死刑判决”,彻底终结了其在期货市场的合法经营资格。